“通過良田、良種、良法、良機、良制的集成運用,玉米平均畝產達到607.2公斤,比對照田塊增產58.5公斤,增產率達到10.7%?!苯?,重慶市大面積單產提升綜合技術解決方案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,在開州區(qū)臨江鎮(zhèn)新壩村示范片通過專家組測產驗收。
測產現(xiàn)場,專家組選取了示范片的3個代表性田塊進行實地測產。結果顯示,在每畝種植3900株的密度下,配套滴灌補墑、水肥一體、耕種管收機械化生產等技術,每個田塊畝產分別為597.6公斤、618.9公斤、604.9公斤,平均畝產607.2公斤。而采用傳統(tǒng)種植方式的對照田塊,每畝種植3000株,畝產為548.7公斤。
據(jù)介紹,在新壩村示范片,項目篩選了高產品種“渝單59”進行多種試驗?!按竺娣e提高單產,需要綜合考慮品種、種植模式、種植技術等多種因素,需要集成整體解決方案?!表椖控撠熑?、市玉米產業(yè)技術體系首席專家、市農科院玉米所副所長柯劍鴻說,結合重慶市實際,以良田為基礎、以良種為保障、以良法為支撐、以良機為手段、以良制為紐帶,實現(xiàn)“五良”同頻融合,推動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。
柯劍鴻介紹,實現(xiàn)單產提升,良田是保障。在高標準農田改造基礎上,針對土壤板結、過黏、過砂、鹽堿等不良現(xiàn)象,通過施用有機肥、秸稈還田利用、種植綠肥、土壤深耕等,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、腐殖質含量,改善農田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形成優(yōu)質的耕種土壤,提高耕地地力。玉米要增產,良種是關鍵。選擇株型緊湊、中矮桿、耐密植、抗倒、抗病、生育期適中(120天左右)、高產、適宜機械精量點播和機械收獲的品種,能夠提高存活率和產量。
在種植方法上,進行了不同密度的栽植,尋找產量最大化的種植區(qū)間;在田間管理上,采取了玉米“適度增密+滴灌補墑+水肥一體”技術,精準施肥,節(jié)水節(jié)肥,省時省工,改善土壤環(huán)境;在種植機械化上,試驗了中型、小型收獲機的不同適應性。在耕制模式上,采取了大豆—玉米帶狀復合種植、玉米—榨菜輪作模式、玉米—蘿卜輪作模式、玉米—中藥材紫菀/前胡套作的耕制多元化模式。
據(jù)悉,開州區(qū)今年在臨江鎮(zhèn)、溫泉鎮(zhèn)、和謙鎮(zhèn)等38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街道,創(chuàng)建玉米單產提升示范片共4萬畝。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增產舉措,示范片的平均畝產較開州區(qū)去年的平均畝產高出377.64公斤,極大地提高了糧食產量和土地收益??聞檹娬{,在這套集成技術中,高標準農田改造是基礎,良種是關鍵,適度增密、水肥一體化、滴灌補墑、耕種管收農機化生產是必要技術。他表示,下一步,項目組將把這套集成技術形成方案發(fā)放給種植戶參考,助力全市玉米穩(wěn)面積、增產量。
來源:農民日報
微信-南
微信-北